中国农业大学杨小红教授应邀为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作学术报告
5月16日上午,中国农业大学杨小红教授应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邀请,作了题为“殊途同归:玉米和水稻趋同选择的遗传规律”的学术报告,会议采用线上形式进行,学院专业教师、研究生等近100人参会,报告会由李强副院长主持。
报告会中,杨小红教授首先介绍了利用野生玉米资源创制的特异6行玉米材料,采用基因组学技术鉴定了一个调控玉米穗行数的基因KRN2,随后,杨教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该基因通过降低表达量,进而增加玉米产量的机制。同时,其团队在水稻基因组中鉴定出玉米KRN2同源基因OsKRN2,该基因控制水稻的二次枝梗数,最终影响穗粒数和产量。在栽培稻驯化和改良过程中,该基因也同样受到了选择,导致基因表达量降低。KRN2/OsKRN2编码一种WD40蛋白,它与功能未知蛋白DUF1644互作,通过一条保守的途径调控玉米穗行数与水稻穗粒数。最后,杨教授及合作团队在全基因组水平上对玉米和水稻趋同选择的范围和机制进行了深入解析,共检测到了490对经历了趋同选择的同源基因对,这些结果不仅有助于深入认识和理解农作物的进化和改良过程,而且对加速作物的育种进程和为从头驯化创制新型作物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报告会后,杨教授耐心解答了专业教师及研究生提出的关于基因协同进化问题。
杨小红,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2002、2008年分别获中国农业大学学士和博士学位;2008-2011在中国农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并在墨西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等交流访问;2011年入职中国农业大学任职副教授,2015年破格晋升教授。主要从事玉米产量和品质性状的遗传基础和分子育种研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含共同)在Science、Nature Genetics、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Plant Cell等期刊发表SCI论文29篇。2013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5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等。2014年获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第三完成人);2016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第三完成人);2017年获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第12完成人);2019年获中国作物学会青年科技奖。